日出, 雲海, 神木, 火車鐵道和櫻花都是阿里山吸引人的所在. 然而2009年8月8日莫拉克颱風造成的八八風災, 使得小火車至今尚未修復. 阿里山是大陸團的必訪行程, 每日上午10點左右, 一輛輛遊覽車爬阿里山公路數十公里, 來到阿里山, 匆匆2個多小時後, 大陸遊客又趕著下山, 繼續他們的環島之旅, 山上住宿的床位不夠多, 陸客也沒有時間去看日出雲海, 使得阿里山上, 熱一陣, 冷一陣, 喧鬧過後又立即恢復平靜, 甚至令人感到落寞.
今日, 又有機會來到阿里山, 帶著相機做紀錄, 懷著好奇之心, 細細體會, 慢慢觀察阿里山的特殊風華.
之前往祝山的火車只有為了遊客上祝山觀日出, 而於凌晨發車的觀日專車外, 2010年6月起, 阿里山車站下午2:00加開至祝山的觀光列車.
花了許多銀子打造的檜木車廂, 又要檢修.
下午1:30阿里山車站內鄒族的舞蹈表演. 表演尚未結束, 往祝山的火車2:00就要開了, 使得觀賞表演的遊客頓時少了一大半, 這種時段安排實在不恰當, 看表演的人不得不上火車, 表演的人也少了一份被尊重感.
火車經過正在重新建造的沼平車站, 抵達祝山站.
阿里山森林鐵路定位為「觀光列車」,不論祝山線或神木線,列車長都在車上提供重要景點及高山鐵路特色的互動式解說服務。
祝山車站上方的觀景台.
從祝山車站左轉走至更高的觀日平台, 剛開始雲霧飄渺, 遮蔽大半山色, 不消一會兒, 突然山嵐頓開, 遊客紛紛搶拍原本掩而不露的山色.
回到祝山車站後, 再往右行至小笠原山觀景台.
佇立於小笠原山觀景台上, 為了趕上火車開離祝山的出發時間, 正欲於此隨興地拍幾張風景照片就往回走, 這時一位身穿橘色工作制服的先生主動跟我們說, 遠處山腳下就是神木村, 不久就考慮要遷村了. 我知道他是火車的人員, 只是不知道他是服務於祝山站, 還是祝山某處, 我擔心錯過火車離站時間, 回程票浪費了不要緊, 徒步下山得花一個多小時才是大事. 於是簡單地跟那位先生對話, 聊起我以前參加救國團溪阿縱走時從神木村出發的往事. 此時, 大家不約而同的看看手錶, 也覺得是該往回走的時間了, 於是邊走邊聊, 才知他是該班火車的列車長, 再過一個多月就要退休了, 對於待了三十多年的阿里山森林鐵路, 心有滿懷傷感吧! 卻說這些事事物物再也管不著了. 他話鋒一轉, 問我想不想看看咬人貓, 我突感興奮, 因為自從溪阿縱走時領隊介紹過後, 再也沒去注意過它, 但此三個字卻深深印在腦海中, 列車長找了一株, 蹲下來指給我看.
它就是一直存在在阿里山上, 卻在溪阿縱走後與我再未謀面的咬人貓.
旁邊拍到不知名的草葉.
由祝山坐火車下山, 回到阿里山, 與列車長道別時, 已近傍晚, 天色漸暗, 於是走往阿里山賓館附近看看並用晚餐. 預定明天一早早起, 乘車至玉山國家公園看日出.
次日天未亮, 即有旅遊專車來旅館接至玉山國家公園, 沿途欣賞幾個景點. 可惜今日雲層太厚, 偶飄細雨, 導覽人員笑說日出今天公休.
塔塔加看山景.
夫妻樹, 是鄒族重要的地理象徵, 獵場的邊界. 右為夫樹, 左為妻樹. 妻樹已有傾斜的情況, 為防意外傾倒, 已於四周圍上柵欄, 請遊客不要繞行四周. 預估妻樹有可能於5年內傾倒.
於路上想找台灣獼猴未果, 卻於路旁驚見一隻藍腹鷴, 此應為幼鳥, 較不怕人, 離我們大約5,6公尺. 這就是印於千元鈔票背面的鳥類. 能拍到藍腹鷴, 可遇不可求.
由玉山國家公園回到阿里山, 用完早餐後, 就開始一個上午的阿里山森林遊樂區步道遊覽.
集材柱.
集材機.
姊妹潭之姊潭.
像隻神豬吧!
心心相印.
阿里山的特產 - 山葵.
三代木.
象鼻木.
建於民國22年(1933年)的琴山河合博士旌功碑,係日人表彰日本森林權威、林學博士河合鈰太郎對開發阿里山貢獻所立。
阿里山神木於一九五六年因雷擊而死亡,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從中空的樹幹撕裂,經嘉義林管處放倒後,第一代神木已經走入歷史。 而這棵原名「光武檜」的神木,大約萌芽於漢光武帝年間,因此向來被稱為「光武檜」,但經過專家考據後,發現年代推算有誤,因此才正名為「阿里山香林神木」,樹齡有兩千三百多歲,成為阿里山第二代神木。
樹靈塔. 建於民國24年(1935年),日本人大量砍伐阿里山千年神木,不少工人罹病死亡,日人認為係樹靈作祟,因而興建樹靈塔以祭祀樹靈。
巨木群棧道.
由巨木群棧道下至神木車站, 見到了放倒已久的阿里山神木, 其身上已生苔, 又部分被周圍樹草遮蔽, 看不出過去參天的雄姿. 此時由阿里山車站開往神木站的火車剛好進站, 待車停妥後, 車上走下來一位身穿橘色制服的人, 接近後一看, 又是那位在祝山山頂上遇到的列車長, 打過招呼後, 我們於附近拍拍照片, 他則於售票亭與站務人員談話.
這是列車前方列車長座位. 阿里山火車上山時是機車頭於後方推, 火車司機不容易看清前方狀況, 所以列車長坐於最前方掌握路況, 如有須減速或停車的時候, 除了可用無線對講機聯絡駕駛以外, 座位處有有煞車制動裝置. 火車下山時, 機車頭位於前方, 如此除可以看清路況外, 煞車力也才足夠.
列車長也告訴我, 當年溪阿縱走的路線到達阿里山上的一段, 就是沿著目前尚未修復的眠月線. 1999年921大地震後,因沿線多處路基崩蹋損毀而中斷至今。
又藉此次與列車長碰面的機會, 向其請教關於老火車頭是否仍能開動? 阿里山主線何時能復駛? 森林鐵路的經營方向? 等等問題. 也才知道等資深的列車長或駕駛退休後, 多是年資較淺的新進人員接掌森林鐵路, 而其多是聘雇人員, 對於未來是否有年輕人願意長時間待在山上, 為阿里山森林鐵路貢獻心力, 其表深深的憂慮, 對於阿里山這個台灣最具代表性的觀光景點仍滿懷期許, 希望在未來能將風景區整理得更完善, 讓遊客有不虛此行, 滿滿歡愉的懷念. 於此, 也對這位廖列車長獻上祝福, 願其退休後的生活充實, 能夠再創事業, 甚至與其服務三十多年的阿里山森林鐵道再續前緣.
編號31號的火車頭, 是日據時代於1916年購自美國, 28噸級. 已由燃煤改為燃油, 除了環保外, 也防止煤渣引發森林火災. 特別的是它的傘型齒輪, 以及直立式汽缸. 直立式汽缸可以縮短火車頭的長度, 因為森林鐵道彎曲度高, 車頭不宜太長, 於是以直立式汽缸設計. 後方彎管為加水的水鶴.
舊火車頭掛於側方為郵局傳遞郵件的箱子.
日治時期1912年(民國元年)日本興建了阿里山登山鐵道, 明年是民國100年, 也是阿里山鐵路100周年, 咸皆期望阿里山鐵路能如期修復, 紀念這特殊而具意義的年份.
留言列表